“不語”的“她們”

冯博一

实的距离越来越大,甚至成为历史背景。冲突和压力是明显的:一方面人们渴望有更高的生活质量,有便捷的城市功能,有现代化程度颇高的消费享受;但另一方面,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竞争,产生的这一过程的种种问题,让不同的人群体会到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不同性质、不同价值取向的失落,许多以前不曾料及的问题出现了。文化的多元性面临着丧失的危险,城市与乡村的文化形态都经历着某种“挤压”,古朴的生活方式以及它所代表的文化精神、伦理法则都在经受着强大的冲击。这种冲击的严酷性在于,它悄悄地摧毁了包括信念在内的许多精神的东西,那些曾让人感动的人性中温情的东西,像手掌里掬着的水,或快或慢地在流失,一种从道德底线渗透出来的裂变让人触目惊心,无人可以置身度外。


所以在向京的作品中,“我是谁”的复杂而微妙问题追问始终贯注在她作品的“怪异的眼神和表情”之中。比如作品《滑落,滴答滴答》的叙事方式是将形象回归到生活的本真状态,从中表达出对沉闷的琐碎的庸常的生活的无奈、默认,甚至宽容,成为一面冷冰冰高质感高真度的镜子,一种压制到零度状态的叙述情感,即重新回归到艺术作品产生的本原——现实生活,从而获得新鲜的直觉和灵感。如果说亲历的现实性是强调向京对外部现时的亲身经历,那主观性则更多地体现了她内在的主观感受和介入。面对当下中国人的现实生活,向京似乎是在撬开了现实表面的某个缝隙,正由于有限,作品所呈现的现实才变得确凿和恰当,才让我们感到真实。按向京自诩的是一位“主观现实主义的艺术家”来说,她将真实视为艺术目的和伦理目的,正因为如此尊重真实,她才具有一种近乎本能的品质,那就是诚恳,由于诚恳,细密地观察当下经验的瞬间和片断。瞬间与片断正好契合于艺术家面对这个时代的认识去向。向京也许知道在艺术的造型中提供的世界图景只要稍一扩展就将面临浩瀚的未知和不确定,她必须把这图景表现为广大世界的一个视觉片断,在漫无目的的流动中被敏锐的眼光捕捉和手工性地塑造的一个形象瞬间。向京的这种品质在于,她颠覆了日常生活经验的过度纠缠,将所有的常识性逻辑直接呈现出来,逃离了理性成分对表达的制约。于是我们看到显示人物的自由穿梭与重叠,浮生、浮世的客观现实生活与精神幻象频繁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某种看似凌乱无序的生存景象。就像这次展览,她调动了与这些作品展示空间有着密切关系的受众,有意识地使自己带有个人化的创作与在这个特定展示环境的场域形成一种互动交流的关系,使物质的和人文的空间概念协调统一,并且以这种方式再把她的经验传达到观者。但她并没有采取极端或诡异的手段与传统的审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