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京•沒有人替我看到”是龍美術館首個女性藝術家的個人大展,也是2017雕塑年的最後壹個展覽。此次展覽與其說是壹場個人回顧,不如說是向京21年創作生涯的一次精彩總結。
         作為“一個興致勃勃的人性觀察者”,向京思考的是命運個體在渺小生命中的虛無與掙紮。她的作品有一種感受力上的細致,以凝視的目光,似乎想從對世界的關註中得到答案,仿佛在對生存本身進行反復地確認。“看”之於向京分外重要,她曾說過,做藝術的初始是對世界的觀看。這個“看”不單單是看,更多的是審視世界與“我”之間的聯系,世界是與“我”有關的世界,我們的遭遇和經歷也是壹個反復確認自我存在的過程,對於外部的觀看就是對內在的“我”的觀看。就我們生活的世界而言,僅僅去描繪是不夠的,藝術家更應該用自己的方式去展現甚至構建出非真實存在的精神世界。向京的作品也為我們提供一種可能,妳所感知的一切確實存在著,通過向京的語言——雕塑這壹能表達“瞬間與永恒、表象與本真”的特殊的創作介質而存在。藝術家此次把“觀看”交付給每壹位觀眾,讓人們用眼睛行走,用身體觀看。

         與當代藝術趨向的闡釋性不同,向京在意的是藝術的“可感知性”以及現場對於藝術自證的重要性,由此這次展覽以空間為重要線索,龍美術館標誌性的清水混凝土空間被分割與重組——展廳入口被前所未有地修改,從曲徑通幽到豁然開朗,帶領觀者壹步步漸入佳境。打破了時間線索,21年的光陰被平鋪在龍美術館3600平方米的空間裏——“鏡像”(1999-2002)、“保持沈默”(2003-2005)、“全裸”(2006-2008)、“這個世界會好嗎?”(2008-2011)、“S”(2012-2016)以及 “我看到了幸福”(2002-2010)六個系列的85組作品與觀者不期而遇,向人們訴說了壹個創作者在面對生命命題時的困惑與忖量,在有限的雕塑語言中尋求突破、展開言說,藝術家自我構建的艱難歷程,也都呈現在此次展覽中。龍美術館首次使用了一層、二層以及階梯式三個主展廳來舉辦壹個展覽,為的就是和向京壹同構建她準備了21年的精神花員,從這些作品的漸次變化中,我們可以看到藝術家目光的轉變,但是她對自我、對女性、對人的註視,卻一直沒變。
         向京始終帶著人性的痛感在觸摸著存在本身,關懷著人們生命中所遭遇的困境。對於每個人生命中的隱痛與歡愉,沒有人可以替我們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