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行路

看书是件很私人的事,如同吃东西、听音乐、旅行,自己的需要只有自己知道,每个时候的需要还都不一样,回答最喜欢的书是什么总是很困难,因为每个时期不一样,加个“最”字都太严重了;推荐别人看什么书也是个难事,每个人症状不一样,用药也不会相同。

出门除了钱,如果把要带的东西减到最少,那其实可以带本书。在我眼里,走路和读书是可以相伴的事,都很抽象,加分又不打扰,也都对身体好。有时带的书和路途上的遭遇有点感悟吻合的话,就更妙。当然,岁数越大,走路更抽象,读书的范围也更宽泛了。更宽泛地说,在人生的行程里,书肯定也是好伙伴。

人成长中,可以从个人经验中和二手经验(读书、通过别人的故事、看电影等等)中获得对人生的认知。年轻时身体性的缘故总过多依赖经验的部分,读书和其它二手经验也是更多地加强身体性的体验的感受。成长之后慢慢具有更多逻辑思维的能力,也更愿意追逐一些终极性的话题。我的个人体会很清晰,差不多一个五年的间隔里,如同一种质变一样,思维的方式和习惯就会有所改变,我想那意味着人和世界的关系,你观察世界的角度在发生着变化,人由此获得不同的对世界对人生理解的维度和深度。这个虽是后知后觉的领悟,但不断发生让我总需要重新调整对世界的视角,这些还都通过作品得到了确切的物化的印证,让我自己在后来的时间里看到。

前不久在理一篇人生流水账的时候,深刻醒悟,雕塑这件看似繁重复杂的工作占据了我太过多的时间,给我了很多借口从具体现实逃离之余,其实也很隐性地掩盖了我成长中的不足。例如读书太少这件事。读书只是需要的显现,用多少时间去读书和读什么书肯定显示出你一段时间的所思所需。前面青春成长中身体性的体验占据了太多的时间,所以真正读书的时间和读书的数量实在很惭愧,后面开始艺术创作,需要的营养更多更复杂,书也是杂七杂八的,兴趣而至的居多。我说工作让我回避了成长的训练,也是说,在被占用的大量工作时间里,我没有更多地关心艺术之外的事情,包括自我在艺术之外的部分,没有在艺术之外获得独立成长,艺术可以让我藏起来,假相中变得巨大,力量凿凿。包括读书这种具体的事也体现了我的各种阻滞,这只是在很后面的时间里才领悟到的。这时来和人议论读书之事都显得太得瑟太矫情。

对我目前而言,顶多再记录一篇流水账,说说个人经验。种种读书的局限、贫乏,自我批评之余,也希望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