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爾貝的觀看之道

巨大尺寸的名作——1855年画的《画家工作室》(或者翻译为“画室”),副题叫“我作为一个艺术家和一个人的七年生活记录”,3.59米高,5.98米宽,鸿篇巨制,要退好远才看得到全貌;另一张作品《奥尔南的葬礼》(a Burial at Ornans),宽度接近7米——就是这两件巨大的作品,被万国博览会拒之门外,他在博览会附近搭起一个棚子,举办了名为“现实主义——库尔贝的40件作品”的展览,成为艺术史上一个著名段子。像许多天才的艺术家一样,他自信张狂,也确实是个不断挑战规则的斗士,而他艺术的多样化往往被他的那些段子遮蔽了。库尔贝虽说是从欧洲的古典艺术传统的严格脉络里来的,但他的作品有卡拉瓦乔、戈雅、埃尔-格里科这类画家的超越美术史之处。西方艺术史都很注重方法论,所以像“样式主义”、“巴洛克”、“新古典主义”这样的词汇所代表的流派发展脉络都很清晰,也很容易理解,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某一类技法会长期统治画坛,我们不如说是一种习惯,审美传统、技术传统,甚至是题材的传统,都是根深蒂固的。就像我们徜徉在诸如卢浮宫这样的大型美术馆里,徜徉在西方艺术史里,数不清的艺术家淹没在艺术史的海洋里,也许很多人在当时是非常著名的画家,技法精湛,但经过历史的淘洗,平庸的归于尘土,无非是某种样式的重复建设,为下一次革命增加更多的理由。尤其是在时间被高度浓缩了的美术馆,即便是肉眼凡胎,还是能辨识出史上的那些大师,他们的作品像珍珠一样在平凡的尘土中闪亮,他们都一定在某个方面有不同的建树,因而改变了历史的惯性,因为有他们的存在,历史才又往前推进了一步。


常被人津津乐道的一种说法就是:“没有库尔贝,就没有马奈,没有马奈,就没有印象派。” 库尔贝在他的时代的确也始终是个彻头彻尾的离经叛道者,少年得志,才华张扬。尽管直到1855年库尔贝才以一种比较“正式”的方式发布了有关现实主义的宣言,但这并不是第一次,库尔贝的写实主义风格让时人感到震惊。而库尔贝艺术风格的生成和所谓现实主义是有他的时代根源的。

“现实主义”,是特指作为一项在文化、艺术上的历史性运动,以法国为运动的核心,风行于1840-1880年间的整个欧洲,其后续和影响的效果则一直活跃至今日。这种现实主义的目标,至少它最初的目标,是要在对当时生活作最严谨的观察的基础上,试图给予现实世界以一个真实客观的再现性描绘。像巴尔扎克、福楼拜和左拉这样的作家,被认为是文学上的现实主义的倡导